武陵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辨证治痔疮四型丨圣原产品中医调治
TUhjnbcbe - 2021/2/20 1:41:00
痔疮(中医)的原因

痔疮一疾病,中医学对其病因论述颇为详尽,认识较全面。自《内经》提出:痔是“筋脉横解”之后,历代均认为痔是血管经脉的病变,如《内经知要》有:“脉入肛,故为痔。”“痔乃筋脉。”《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太平圣惠方》提出“血性得热则疏散,血乃妄行”的血热妄行理论。金元时期刘河间、李东垣认为痔因大肠、肺、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疮疡经验全书》说:“人生素不能饮酒亦患痔者,脏虚故也;亦有父子相传者,母血父精而成。”提出脏腑虚损与遗传因素对痔病的影响。《丹溪心法》也认为“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科启玄》倡导“痔者滞也”的瘀滞学说。《普济方》日:“盖热则血伤,血伤则经滞,经滞则气不周行,气与血俱滞,乘虚而堕入大肠,此其所以为痔也。”《外科正宗》提出的“夫痔者乃素积湿热”亦有一定影响。总括历代所述其根本病因不外乎风、湿、燥、热、气滞、血瘀、饮食不节致使阴阳失调。总的发病机理是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致使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营气不从,脏腑失和,从而产生痔疮。

中医辨证治痔疮四型:

(1)风伤肠络型,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湿热下注型,治法:清热渗湿止血。

(3)气滞血瘀,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活血。

(4)脾虚气陷,治法:补气升提。

十男九痔”、“十女九痔”、“有‘痔’不在年高”……面对这些关于痔疮的谐语,是否感觉到很熟悉?是否为一直以来为顽固不已的痔疮问题而愁眉苦脸,或者想为深受痔疮之苦的亲朋好友做点什么?

应对痔疮养生需求的“金榆清泰舒柔润肤霜”让你面对痔疮养生问题不再手足无措!

有“痔”难言的烦恼:

你可能不知道,痔疮其实是肛肠健康问题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在生活中极为常见,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痔疮带来的各种烦恼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疼痛、肛周瘙痒、便秘、坐立不安,甚至还伴有脱出、大便出血等症状……无时无刻的尴尬,随时随地的困扰,真是不说则已,一说都是泪啊。

不要一忍再忍了,痔疮问题所带来的种种令人坐立不安的烦恼以及并发症,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个人形象与心情,而且给个人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诸多“负能量”。中医在调理、治疗痔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清热利湿、止血止痛的方法解决痔疮问题,让你重拾生活的轻松与自然!

痔疮是什么?

痔疮又名痔、痔核等,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痔疮的症状有哪些?

1.坠痛:常见于外痔,而内痔无炎症时不痛,若发生内痔感染、嵌顿和绞窄性坏死,常导致剧烈的坠痛。

.便血:可为没有痛苦性便血和疼痛性便血。如内痔早期主要症状就是没有痛苦性便血,其血可点滴出血、手纸带血,严重时可见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而疼痛性便血常见于严重的外痔,如擦破痔核等都可见便血,剧痛,且不与粪便相混合。

3.瘙痒:晚期内痔反复脱出,可引起肛门扩约肌松弛和分泌物增多,致使肛缘周围常潮湿不洁,出现瘙痒和湿疹,严重时还可引起擦摩痛和痒痛。

4.肿物脱出:中晚期内痔的主要症状,主要原因为内痔痔核结节增大,使黏膜及黏膜下层与肛层分离,排便时,内痔结节可下降到齿状线以下,脱出于肛管之外。轻者可自行回纳,重者需用手收回,疼痛加剧,还可发生嵌顿坏死,更有甚者,走路、咳嗽等活动痔核就会脱出。

5.粘液流出:直肠粘膜长期受痔核的刺激,引起分泌物增多;晚期内痔疮,因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由肛门流出。轻者大便时流出,重者不排便时也自然流出,污染内裤,病人极不方便。在内痔疮脱出时,分泌物更多。

痔疮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主要有两说:

1.肛垫下移学说

.静脉曲张学说

痔疮常见的诱发因素:

痔疮的危害有哪些?

1.贫血:长期便血,丢失大量的铁,使体内含铁总量低于正常,能引起缺铁性贫血。

.嵌顿:脱出于肛门外的痔核受到括约肌的夹持,长时间的痔核嵌顿还会出现病变。

3.坏死:痔核坏死常局限在痔核的粘膜部分,但亦有侵犯人体其它部分的情况。

4.感染:出现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明显等症状。如果强力复位容易使感染扩散,引起粘膜下肛周或坐骨直肠窝脓肿。

中医对痔疮的认识:

痔,最早见于《山海经》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首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风伤肠络:风热下迫,灼伤肠络;热积肠道,耗伤津液,以致便结,擦伤痔核血络。

湿热下注:湿热下迫大肠,迫血妄行;湿热蕴结,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则痔核肿物脱出。

脾虚气陷:身体素弱,脾虚下陷,则肛门坠胀,痔核脱出肛外;脾虚运化失常,则纳少便溏。

中医祛痔的四大途径:

1.燥湿止痒:排下焦之湿浊,改善皮肤粘腻、瘙痒等不适。

.清热解*:化解体内蕴结的热*,改善痔疮灼热、疼痛感。

3.凉血止血:缓解出血、便血症状,达到止血止痛之功。

4.止痛生肌:改善痔疮伴有的疼痛、脱出等症状,达到止痛生肌之功。

金榆清泰的九大成分:

*柏:清热燥湿,解*疗疮《中国药典》

*芩:主肠痔,止泄痢《神农本草经》

*连:泻火解*,外治湿疹、湿疮《中国药典》

蒲公英:消肿散结,用于疔疮肿*《中国药典》

金银花:清热解*,用于痈肿疗疮《中国药典》

连翘:清热解*,消肿散结《中国药典》

贯众:主各种下血《本草纲目》

槐花:凉血止血,用于便血、痔血《中国药典》

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中国药典》

金榆清泰的三大特色:

痔疮(中医)的治疗用药


  痔疮的治疗概要:


  痔疮风伤肠络型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湿热下注型治法:清热渗湿止血。气滞血瘀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活血。脾虚气陷治法:补气升提。可使用中成药、栓剂、熏洗法、针灸疗法等治疗。

痔疮的详细治疗:

中医疗法:

一、审因论治

(1)风伤肠络型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方药:凉血地*汤。生地,升麻,赤芍,*连,*芩,花粉,甘草,地榆,槐花,归


  尾,枳壳,剂芥。


  方解:方中生地养阴润燥;赤芍、归尾活血凉血;地榆、槐花凉血止;升麻升提解


  *以散瘀热;*芩、*连燥湿清热解*;花粉生津泻火;枳壳行气导滞;剂芥疏风活


  血止血.共同起到清热凉血止血,润燥疏风之作用,故对痔疮诸疾有较好疗效。

()湿热下注型

治法:清热渗湿止血。


  方药:脏连丸。*芩,槐角,地榆,生地,赤芍,阿胶,当归,剂芥,*连,猪大肠。


  方解:方中*连、*芩、猪大肠清利大肠实(湿)热;槐角、地榆清肠热而止血;剂芥、防风疏风止血;当归、阿胶养血止血;生地、赤芍清热凉血。诸药合用,清湿热,止便血。

(3)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活血。


  方药:止痛如神汤。秦艽,桃仁,皂角,苍术,防风,*柏,当归,泽泻,熟大*,花槟榔。


  方解:方中秦艽祛风利湿止痛为君药:伍以桃仁、当归、槟榔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使滞者行,瘀者化,通则不痛;苍术、*柏、防风祛肠风,运水湿;大*清热解*,逐瘀通络,荡涤肠腑实热;泽泻利水通淋止痛,泽泻配槟榔亦可行气利水消肿,诸药相配,共奏祛风利湿,理气活血,清热止痛之功。

(4)脾虚气陷

治法:补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方解:方中重用*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芪合用,以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亏虚,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为佐使药。《本草纲目》曾说:“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重要药也。”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佐药。诸药合用,使气虚者补气,气陷者升之,气虚发热者,得此甘温益气而除之,元气内充,清阳得升,则诸证自愈。

 

 二、古方今用


  生熟三*汤(《医宗金鉴》)


  组成:生地、熟地、人参、白术、苍术、泽泻、*连、*芩、*柏、防风、当归、陈皮、厚朴、地榆、乌梅、甘草。


  制法:每日一剂,水煎次,取汁约00ml。


  服法:每次ml,每日次,口服。


  方解:生熟三*汤方中以生熟二地养血凉血止血;人参、白术益气固摄统血,气血双补是固本之意,所谓“固城池”也;苍术、泽泻燥湿利湿,湿去则热无所依,邪无所存;*连、*芩、*柏以清理三焦之邪热,热去则血宁,由此则湿热清,燥热除,标实之证可去,所谓“驱邪寇”也;辅以防风疏散大肠之风热,当归活血止血而不留瘀,陈皮、厚朴行气理气而通壅塞;地榆凉血止血,兼作引经之药;少佐乌梅收敛止血,泻中有收;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综合本方,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旨。祛邪而不伤正,扶正免于助邪,配方严谨,标本兼顾,从而达到药到病除之目的。


  三、中成药


  1、消痔锭(上海医院痔科)


  组成:五倍子、田螺壳、橄榄核、冰片、大*、半合成脂肪酸酯。每个栓剂含散剂0.3g,半合成脂肪酸酯1.6g。


  功用: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止血,适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的治疗。


  用法:排便后洗净肛门,每次纳栓1支,1日1~次。


  、刺苋根口取液(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厂)


  组成:刺苋根。


  功用: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化瘀止血,适用于内痔、外痔(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混合痔的治疗。


  用法:15ml口服,每日次,内痔、混合痔连服0日;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连服10日。


  3、痔疮止血丸(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组成:剂芥、鹤草、槐花、地榆等。


  功用:清肠风湿热,凉血止血,用于治疗痔疮出血,肠风下血。


  用法:粒,日3次,口服。


  4、通塞脉片(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厂)


  组成:*芪,*参,当归,石斛,玄参,金银花,甘草,生膝。


  功用:益气养血,养阴清热,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也可用于血栓性外痔、内痔、混合痔、肛裂等病。


  用法:5片,日3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


  5、脏连丸


  组成:*芩,槐角,地榆,生地,阿胶,当归,剂芥,*连,猪大肠。


  功用: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治内痔和肛裂出血。


  用法:每次1丸,每日次。


  四、其他疗法


  1、栓剂


  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是肛门栓剂的首创者,他在《伤寒论》中发明了一种将蜜炼后,捻成如小指粗、长二寸许、头尖的棒,待冷却变硬后,纳入肛门内治便秘的栓,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肛门栓剂。之后,我国医家一直沿用着这一栓剂,并采用了许多药物制剂,如猪苦胆、土瓜根、*柏、*连、大*等。现代研究表明肛门给药比口服方法有许多优点,可以防止胃酸和消化道酶对药物的破坏,免除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为不能口服药和易引起恶心呕吐的药物开辟了新的给药途径。同时经直肠吸收入后可直接进入大循环而不经肝脏解*,这样既减少了肝脏对药物的破坏,又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刺激,减轻了肝脏负担。直肠给药比口服药吸收快得多,由于不经过胃,不受破坏,直接作用于痔局部,效果也能得到更大发挥。因此,栓剂的应用正在日趋广泛。目前市场上已有洗必泰痔疮栓、化痔栓、痔疮宁栓、安那素栓、红霉素栓等多种治疗痔疮的栓剂出售。使用时只要在栓剂上涂少许甘油、石蜡油或凡士林即可用手指缓慢将栓剂推送入肛内。除市售栓剂外,各医院还有一些疗效较好的自制栓剂。栓剂对初期内痔及二、三期内痔有止血、止痛、收敛、消炎等作用,对全身症状和直肠炎症也有治疗作用。虽然目前单纯依靠栓剂还不能根治痔,但作为保守的简便、易行、有效方法,仍有着实用价值,特别是对老年病人和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病人更为适用,所以肛门栓剂在临床上是必不可少的药物。


  、熏洗法


  我国《五十二病方》就有用药熏痔的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这里所说的“渍形”就是用热汤熏洗。《玉机真脏论》中还有汤熨法和浴法的记载。礼记中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说明熏洗方在古代就很流行。唐.《千金方》、《外台秘要》进一步记述了熏洗疗法,明·《外科正宗》全面提出了痔的熏洗疗法,方剂有洗痔枳壳汤、起痔汤、洗痔肿痛方、煮线方等,之后《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外科启玄》、《医宗金鉴》等均有详述,主张辨证熏洗,方有良效。


  (1)湿热生痔


  宜清热祛湿。方用《外科正宗》起痔汤、洗痔肿痛方,《医宗金鉴》祛*汤等,常用药物有:*连、*柏、大*、*芩、地榆、槐角、苦参、朴硝、瓦松、川椒、马齿苋、防风、蒲公英、野菊花、银花等。


  ()气滞血瘀


  宜理气消肿,活血化瘀。方用《外科正宗》洗痔枳壳汤、活血散瘀汤。常用药物有:枳壳,厚朴,木香,红花,川芎,归尾,赤芍,丹皮,刘寄奴,泽兰,郁金等。


  (3)风燥肿痒


  宜祛风润燥,消肿止痒。方用《外科正宗》洗痒疮方、蛇床子汤等。常用药物有: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威灵仙、五倍子、白矾、艾叶、花椒、当归、苦胆、剂芥、防风、*剂等。


  3、外用药


  用药物敷布治疗痔疮也是最古老的治疗方法之一,早在公元前我国及国外就有广泛使用。中医使用的外用药主要有消肿、止血、止痛和生肌、长皮、促进创面愈合二大类。


  (1)消肿、止血、止痛方


  常用的有九华膏、五倍子散、田螺水、四*膏、*连膏、玉露膏、如意金*散等。


  ()生肌、长皮方


  常用的有生肌散、生肌凤雏膏、玉红膏、红粉生肌膏、珍珠散、赛霉安等。


  4、针灸疗法


  《*帝内经》中就已有针刺治痔的经验和穴位记载。晋《针灸甲乙经》有:“痔痛,攒竹主之痔,会阴主之。”之后历代医家记载有许多治痔的穴位和方法。针灸对痔出血、脱出、肿痛、肛门下坠均有良好效果。常用穴位有攒竹、燕口、龈交、白环腧、长强、承山等。


  (1)攒竹


  在眼眉内侧端、眼眶上切迹处。斜刺0.3~0.5寸。治痔肿痛、出血、脱出。


  ()燕口


  在口角两旁赤白肉际处。斜刺0.5~1寸。治痔出血、脱出、便秘。


  (3)龈交


  掀起上唇,在上唇系带上端,门齿缝上方。斜刺0.~0.3寸或放血。能治痔出血,止痛。


  (4)白环腧


  在背部正中线旁开1.5寸,平第四骶后孔处。直刺1~寸,针向肛门,使肛门部有麻、胀感。艾条灸5~15分钟。治痔、脱肛、大小便不利。


  (5)长强


  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能通任督,调肠胃。是治痔疮、脱肛的重要穴。直刺0.5~1寸。使酸胀感扩散至扩门。艾条灸5~15分钟。


  (6)承山


  俯卧,用力伸直足尖使足跟上提腓肠肌交界的“人”字形凹陷处。直刺1~.5寸。艾条灸5~15分钟。治痔疮、脱肛的常用穴。


  6、名家经验


  1.痔瘘内消丸(胡伯虎自制方)


  处方:生地g,当归g,生芪g,赤芍g,生地榆0g.槐角g,*芩g,赤小豆1g,桃仁50g,皂角子50g。


  用法:研末蜜丸,每丸10g重,每晚服丸,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本丸具良好止血、消肿、润肠通便作用,初、中期内痔可使症状消失,晚期内痔可减轻症状。


  .痔疮栓(周济民经验方)


  处方:地榆粉0g,*柏粉10g,仙鹤草素6片,地卡因0.7g,冰片0.7g,栓剂基质g。做成肛门栓剂70枚。每晚临睡纳肛内1~枚。


  功能:消炎、止血、止痛。


  主治:内痔、肛窦炎、肛裂。


  3.地榆槐花散合当归赤小豆汤


  根据痔嵌顿多属湿热下注肛肠,气滞血瘀肿胀而成的病机。服用清热除湿、理气活血的方剂常有良效。胡伯虎用地榆槐花散合当归赤小豆汤加减。.


  处方:地榆10g,槐花15g,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0g,川芎6g,桃仁10g,红花9g,赤小豆30g,*芩10g,陈皮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次服。服后用3煎并药渣熏洗坐浴。


  治疗痔嵌顿0例,服药后3~5日肿减痛轻,1周左右即可自行复位。8.4消肿化淤汤(胡伯虎经验方)


  处方:大*30g,*柏15g,川芎15g,苍术15g,红花10g,芒硝30g,食盐30g。


  用法:共为粗末。煎汤熏洗坐浴,并用药渣纱布包裹热熨痔疮。


  功效:治疗痔嵌顿、发炎、水肿、感染,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良效。

圣原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以OO营销模式发展线下体验(健康行业均可引进圣原产品做增值项目)线上购买(微商)我们卖的是名医名方;圣原事业的魅力传递爱的正能量、分享健康、帮助他人、成就自己、共享财富.

中医养生,内病外治

名医名方治未病,中医中药延寿命

亚健康调理咨询及体验

分享中医养生治未病

长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辨证治痔疮四型丨圣原产品中医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