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视频
有很多朋友一看到肠镜报告上有息肉,就吓得花容失色,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类型的肠息肉到底会不会引发癌变?本期马应龙肛肠健康讲堂,邀请医院消化内科张立杰主任,和大家进行分享。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视频↓↓↓
本期视频要点为您解读REDTHEMAINPOINTFORYOU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一般而言,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
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当然,腺瘤性息肉是否癌变还与患者年龄,息肉数量、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为20%;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变率则为50%。
但是,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因此,一旦出现上医院做肠镜检查。
如果发现肠息肉,可通过内镜切除,再送病理检查,明确治疗。
此外,因肠息肉易复发,一定要定期复查。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远离烟酒。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该2年至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家族性息肉)
肠息肉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最多见,即结肠、直肠黏膜表面的一种隆起性的病变,就像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在肠镜下,它的形态大小不一,小的只有几毫米,大的可有数厘米。有些长得像蘑菇,有些像桑葚,还有些甚至可以像爱心。数量上从1个至数个不等,甚至整条肠子都是,达百粒以上,如家族性息肉病。
▲图片来源:医院内镜中心
医生简介
张立杰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主任
个人简介:
张立杰,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主任。社会职务: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陕西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第二届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医学会消化内科分会第九届委员会胃肠动力学组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消化病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早癌筛查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
1.擅长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
2.擅长胃镜和肠镜的检查、治疗及镜下异物取除术。
3.擅长内镜下的常规治疗如胃、肠息肉的切除术,肠出血内镜下治疗。
4.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结合现代先进的诊疗设备,治疗消化科疑难杂症。如便秘(及引起的烦躁、失眠、多梦、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神经官能症、口臭、全身异味、性功能低下、银屑病、痤疮、雀斑、*褐斑)肝炎、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其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治。
5.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一些肛肠科疑难杂症,如:顽固性肛门瘙痒、湿粘不适,肛门疼痛下坠憋胀不适。
6.擅长治疗各个年龄段的便秘(小儿便秘、孕妇便秘、老年性顽固性便秘、精神紧张性便秘)擅长治疗小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遗粪症。
▎供稿素材:消化内科张立杰
▎编辑:李鹏宇
▎审核:张波
?点击查看》医院专家简介
有任何肛肠疾病都可以向我们咨询
各种痔疮
混合痔
肛周脓肿
肛瘘
肛裂
直肠脱垂
肛门直肠狭窄
肛窦炎
肛周湿疹
小儿先天性肛门畸形
肠炎
结肠瘤
直肠癌
便秘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
混合型便秘
结直肠息肉
溃疡性结肠炎
肛乳头瘤
肛隐窝炎等
更多肛肠资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