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幸福
刚出生的宝宝还无法通过语言,手势或动作与人交流,所以宝宝唯一能用来沟通的方式就是哭了。
宝宝一旦哭闹,很多新手妈妈们往往会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宝宝到底是饿了?累了?还是身体不舒服了?
宝妈们要读懂宝宝不同的哭闹方式代表的含义,给宝宝合适、及时的安抚。
01
疾病导致的哭闹,要及时就医。
病理性哭闹,是最令妈妈们忧心的了。
根据宝宝哭闹时的声音和动作,以及宝宝整个的精神状态来判断宝宝可能出现的症状。
1、哺乳或是进食时哭闹甚至拒接进食,有可能是感冒鼻塞。
2、哭声嘶哑,有可能喉炎。
3、哭闹时抓耳挠腮或是摇头,有可能中耳炎。
4、每次排便前哭闹,排便后停止哭,有可能存在腹泻或是肛周脓肿、肛裂等肛门疾病。排尿前啼哭,有可能是尿道口炎症所致,男婴还可能由于包皮过长所致。
5、阵发性啼哭,双腿屈曲,额部出汗,面色发白,哭声凄凉,拒绝大人触摸腹部,有可能肠痉挛或是肠套叠。
6、突发尖叫类哭泣,伴有面部或是手足抽搐,或是发热及喷射型呕吐,有可能存在脑部疾病。
一旦出现这些非正常的哭闹,就要及时就医,由医生检查判断具体病情以及治疗方案。
02
生理需求导致哭闹,要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
生理性哭闹,是常见的哭闹形式,只要满足了宝宝的需求,就能缓解。
1、宝宝哭声响亮,音调急切,如果用手指头触及宝宝嘴角,宝宝会立即停止哭闹且转头寻找手指并带有吮吸动作,这是表示宝宝饿了。要及时给宝宝喂奶。
2、宝宝哭声响亮,但是音调柔和,很有节奏,同时脸色红润,呼吸正常,且哭闹持续时间短,这个一般是属于宝宝的一种运动方式,有助于宝宝肺部舒张和锻炼。
3、宝宝刚开始小声哭泣,哭哭停停,在没有引起大人及时注意和安抚时,哭声就越来越大并逐渐变成连续哭泣,这个一般就是身体不适了,比如尿了、拉了、衣服不合身、气温冷热不合适、磕了碰了或是蚊虫叮咬等。
4、宝宝哭声不太大,心神不安,感觉很疲倦但是很难哄睡,这个一般是睡眠环境不太好,可以查看室内温度是否适宜,周围声音是否比较嘈杂等。
这几种都是宝宝的正常生理需求,只要找到对应的原因,及时满足宝宝需求,就可以让宝宝停止哭闹。
03
心理需求导致哭闹,要给予宝宝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