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首都医科医院郑海芸翻译,王亚娟审校,本文已经发表在《儿科学大查房》年第十一期。
病例介绍
患者女,17岁,主因“月经出血时间延长伴严重经期绞痛”就诊。患者13岁时月经初潮,随后每月来潮1次,每次持续5d,月经量中等,伴轻到中度痛经(可通过非处方药类止痛类药物缓解)。1个月前末次月经来潮,伴严重下腹痛。患者承认与一位伴侣发生过性行为,期间间断使用避孕套。体格检查:患者无发热,无不适,心率次/min;无贫血,毛细血管再充盈良好;存在弥漫性腹痛,以及右侧上腹部和下腹部压痛。
引言
衣原体是一种小型专性革兰氏阴性胞内寄生菌,其内含有DNA和RNA,最初被认作病*。对于人类,致病性衣原体分为3种,包括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和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这3种衣原体分别属于衣原体科中的2个属,沙眼衣原体属于衣原体属,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属于亲衣原体属。沙眼衣原体可导致结膜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并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鹦鹉热衣原体可导致肺炎(鹦鹉热)。
衣原体的发育周期分为2个不同时期,一个是胞外感染期,衣原体不进行复制;另一个是专性胞内非感染期,衣原体可进行复制。在感染期,原生小体黏附到靶细胞膜上,随后经吞噬体进入靶细胞。原声小体重组后进入代谢活跃的网织红细胞,随后进行二进制分裂复制和次级分化。随后,新形成的原生小体被释放,另一个感染周期开始。不似其他细菌的生命周期仅有20min,衣原体的生命周期为48~72h。生命周期较长为衣原体常引起亚临床性感染的原因。衣原体感染后患者不会产生持久性免疫,因此再次感染可能发生。
沙眼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分为3种生物型:沙眼生物型,性病淋巴肉芽肿(lymphogranulomavenereum,LGV)生物型和鼠肺炎生物型。沙眼生物型和LGV生物型衣原体可感染人类上皮细胞,这2种生物型衣原体包括18种血清型,各血清型间的组织趋向性和疾病严重度不同。血清型A、B、Ba和C可导致沙眼;血清型D、Da、E、F、G、H、I、Ia、J和K可导致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儿童和成人结膜炎、儿童肺炎和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在LGV生物型中,血清型L1、L2、L2A和L3可导致生殖系统溃疡。
沙眼
沙眼衣原体(沙眼生物型,血清型A、B、Ba和C)可导致眼部疾患——沙眼,这仍然是全球可预防性失明的主要原因[1]。沙眼衣原体得以传播的原因为卫生差,如接触感染患者眼睛的分泌物(通过毛巾或手指),或苍蝇传播。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公布数据:沙眼影响了近万人,其中万人存在视觉障碍,万人失明。沙眼在美国很少见,但在全球一些生活用水和卫生保健受限的贫穷地区和偏远农村,如亚洲、非洲、中东国家、美国的中部和南部以及澳大利亚,沙眼的发病率仍持续升高。在这些沙眼高度地方性流行的地区中,该活动性疾病在学龄前儿童中最常见,发病率高达60%~90%。大多数反复感染所致的后遗症常见于青年和中年人。严重或持续患病儿童为其家庭中的一个感染源,因此,长期密切接触患儿的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发生感染和失明。沙眼衣原体可引起包涵体结膜炎,进而触发较严重的炎症反应和瘢痕形成,从而导致睫毛向内旋转(倒睫)。倒睫又可进一步导致角膜溃疡、瘢痕、浑浊和视力丧失。
对于沙眼,基于临床表现可以做出诊断。治疗药物包括长效外用抗生素眼膏和口服抗生素。在WHO的领导下,一项全球性的、题为“GET”消除沙眼的倡议在年被正式启动[2]。该倡议的战略计划缩写为SAFE,即眼睑手术(lidsurgery,S)、抗生素治疗社区性感染(antibioticstotreat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