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觉的“前世今生”
在我们的感觉系统中影响智力发展最直接且严重的就是前庭觉的发展,前庭觉的发展是从胎儿时期就开始的,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没出生时,透过妈妈的身体活动,从而带动羊水的摇晃与震荡,这时胎儿的前庭觉就开始和地心引力做互动。出生后,逐渐发展为能够帮助稳定视觉聚焦、辨别身体位置、调整身体姿势以协调身体重心的重力感。
我们都知道感觉统合是由身体内外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自然行为,而它整个过程的形成第一步先由身体各个感觉器官接收到各种感觉信息,这个时候需要触觉发挥它巨大的作用,第二部由前庭觉发挥作用来过滤和筛选前面所接受到的感觉信息,并将其传送至大脑进行辨别和整合,第三部通过辨别和整合后,最终指挥我们的身体做出相对的反应,这一系列的过程都离不开触觉和前庭觉,它们任何一项感觉系统发展不好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同时也会影响本体觉的发展。
前庭觉带来的影响
前庭发展不足的幼儿在做双脚跳和单脚跳、跳远、跳高等动作时,会显得很笨重,学习跳绳、跳皮筋会很困难;下楼梯会比上楼梯慢,甚至会显得很害怕,手会紧紧的抓住栏杆;登高时会觉得头重脚轻,不敢向别处看或走动,会尽量避免从高处向下跳的动作;动作反应很慢,有时摔跤时手不会做出保护头部做撑地的动作;在眼睛看得见的情况下还是会不小心碰到桌椅、水杯或身边的小伙伴,常常估测不准自身与身边人事物的距离或方位;对不寻常的移动,例如:上下车、在车中从前座移到后座;旋转时会很容易失去平衡,会因为车在行驶中转弯太快或坡度太陡而受到惊吓;尽量避免翻跟头、打滚、倒立等动作;对游乐场的游乐设施即喜欢又害怕,比一般孩子更需要他人的辅助;外出时会很容易迷路,方向感和距离感很差,对立体空间景物或物品相对位置记忆困难。
前庭觉对学习的影响
孩子进入学龄期后,本身拥有正常的智力,健康、活泼,但学习阅读和算术却很困难;经常容易出现读书跳行跳字、或前后字念反、漏字等现象,写字也容易偏旁部首写反、或者出现把拼音b.p.q等字母看反等情况;眼睛不灵活,经常要找的东西就在眼前却怎么也看不到;还有部分孩子对于看图搭建积木、绘画构图或者从复杂的背景中分辨出特定图形信息等游戏,都显得很吃力,甚至做不到;很难一眼辨别出不同尺寸的相同物品,例如:不同长度的积木、或不同大小的积木,很难将其按照大小或长短顺序排列整齐;对于不规则图形的拼图总比别人差;蜡笔涂色或铅笔写字都不好,比常人速度要慢,而且经常容易超出轮廓或方格之外;学习打结、系鞋带也都很困难;拍球或接球有困难,投球时很难维持固定方向或很难投中目标物;却可以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追视移动中的物体有困难。
前庭觉失调训练方法
在治疗前庭失调的许多方法中,刺激内耳前庭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矫治方法。可以让孩子接受以下各种运动的训练来刺激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
①旋转运动:旋转圆筒(抱筒)、旋转木马、旋转座椅。这些项目会比较强烈的刺激孩子的前庭感受器,让孩子产生比较强烈的晕眩感,进而刺激前庭神经的发育。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旋转的力度,尤其是对前庭敏感的孩子,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慢一些,等孩子适应后再逐步提高强度与时间。在家中可以以抱着旋转或者让孩子让孩子自己旋转来代替,前庭敏感的孩子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其晕眩感。
②平衡运动:走平衡木、平衡板等。操作时做好防护工作,提醒孩子注意力集中,目光一定集中在所走的器材上,开始可以辅助其保持平衡,之后要逐步撤去辅助。
③跳跃性运动:蹦床、翻滚、垫上运动等。跳床时可以加入一些接抛球和投掷的项目,锻炼其手眼协调。做前滚翻的时候,一定提醒孩子保护好头部与颈部。
④姿势反应性运动:平衡踩踏车;飞机状动作,草坪、滑梯腹部爬行等游戏。做该项目时,要强调其姿势的标准,尤其是爬行时,一定要求孩子抬头,四肢协调爬行,做飞机状动作时,让孩子尽量把头抬高,手也要抬起,时间可由半分钟逐步增加到十分钟(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
⑤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滑板车;接、投沙包的游戏。滑板车可以让孩子采用俯卧位趴在滑板上,拉着孩子前行,做加速、减少以及匀速运动,也可以让孩子采用俯卧位趴在滑板上从坡度比较小的斜坡上滑行下来。接、投项目要由易到难,可以配合如跳床、滑板、秋千等项目一起完成。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教育不好成焦虑)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