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大,家长要学会让孩
TUhjnbcbe - 2025/2/17 19:40:00

孩子在幼儿园“超前学习”,真得能领先同龄人吗?

导语:现在去任何一所幼儿园参观,你就会发现幼儿园的“超前学习”现象非常严重。有的幼儿园在中班就开设拼音、数学课程取代幼儿园正常的一日活动。

这样的变化增加了幼儿不应该有的学习压力,幼儿的自由游戏和活动的时间减少。限制了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互动,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也严重偏离了幼儿园教育正确的发展轨道方向。

近几年,一些教育家逐渐发现在幼儿园提前给孩子教授一些小学知识,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很大影响。随即,从国家层面也开始制止这种现象,说明幼儿园“小学化”确实存在极大的危害,我们家长也要重视这一现象,让我们的孩子按照其发展规律健康地成长!

很多家长听到别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学到了很多东西,嘴里夸着“你们家的孩子真聪明!”内心则急得不得了,害怕自己家的孩子因此落后于同龄人,便开始四处打听给孩子报各种大大小小的补习班。本该享受童年的年纪却过早承受着,提前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小学化”背后原因发人深省

其实造成幼儿园“小学化”这种局面最大的原因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现代社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大。一些家长怕自家孩子从幼儿园就落后其他孩子,迫于同辈压力,也不得不让孩子多学一点东西。

1、父母施加过多压力

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机会匮乏。成人欲望扩张,父母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

由于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的匮乏,成人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攀高。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上一个更好的小学,在幼儿园就要求给孩子教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甚至有的家长还抱怨在幼儿园教师教给孩子的知识太少,不能满足考入重点小学的需求。

2、竞争压力大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的时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很多用人单位秉持着“以学历来筛选人才”的原则,在招聘时首要考虑高学历、名校毕业生,这也造成整个社会“文凭膨胀”。

为了让自己家的孩子不被社会淘汰,上更好的学校,取得更好的文凭。一些家长就对孩子超前教育,各类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喜好也开设了各种类型的“幼小衔接班”。

在幼儿园,孩子应该学些什么?

一些人可能会有疑虑“那孩子去了幼儿园整天就是玩吗?”对,没错!幼儿园的任务主要就是让孩子玩。但是并不单单的放任孩子任意玩耍,而是寓教育于游戏中。通过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将孩子该掌握的东西教给孩子。让孩子学得开心,玩的开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基本生活技能

在幼儿园不同阶段,教师就会针对孩子的生活技能进行训练,以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为以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基础。在家庭中,家长应当给予孩子这样的机会。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让孩子去尝试。允许孩子犯错,在孩子不懂的时候及时的指导。

在幼儿园中,可通过相关的环境创设绘本故事以及一日活动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创设一定的活动角,来锻炼孩子的生活习惯。例如:扣扣子,系鞋带,洗手帕等。在这样有意识的锻炼下,孩子就会逐渐掌握相关的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语言表达能力

在孩子三岁左右,也就是我们的幼儿园时期,幼儿园老师及家长要注重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和家长应注重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平时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读一些绘本,让孩子感受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不同的语气,来理解相关的情感表达。

3、体育运动

在3~6岁同样是孩子身体发展非常快的时期。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劳动意识,同时也能促进孩子相关的肌肉群发展,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

4、规则意识

在上幼儿园的时期也要让孩子逐渐接受规则,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例如:学习简单的交通规则以及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等规则。在幼儿园要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对孩子进行专门

幼儿园“小学化”带给家长和孩子的是一种“短暂性”的收获,其实它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很大的隐形危害。幼儿园“小学化”让孩子提前坐在课桌前写字、算题,相对的就失去了游戏时间。也就减少了各种丰富的感官刺激对孩子大脑神经元影响,还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负荷。

在幼儿园学习小学知识看似获得了“即使效应”,孩子学习到了一些文化知识,但这是以牺牲孩子的兴趣、好奇心为代价换来的。这样的行为只会把爱玩、爱跳的孩子弄得像个小大人似的,失去了孩子该有的童真!

总结:

孩子的生长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他该完成的目标,所以也不必过于急于求成,在孩子还没有达到那个学习能力的时候,去学习一些超过他能力之外的东西。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热情的培养,同时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危害。

1
查看完整版本: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大,家长要学会让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