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一年级孩子入学了!每个家庭大人孩子都是欢欣鼓舞。孩子崭新的学习生涯又开始了。新的学校,新的教室,新的课本,新的同学……一切都是焕然一新。对于孩子来说,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对家长来说,新的开端,新的信心,新的期望。很多家长除了欢喜,也有一份紧张。作为一年级的老师,也是新的学生,新的陪伴,新的感情,新的要求,新的规划。但是老师也好,家长也好,不同的角色,还是有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教育方式。
我是小学生啦02关于提前学的看法不同
一年级的老师更愿意在一张干净的白纸上规划创作。虽然课程改革了,部编版教材要求将拼音在一个月内教完,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小学老师认为拼音只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工具,学会使用是我们学习的目的。通过后期的不断使用,孩子也都能够掌握的。那些没有提前学过的孩子,接受规范的教学,正确的掌握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很高。即使有部分同学跟不上,也不用紧张,因为通过整个学年段的学习,最后也会跟上来的。而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老早就让孩子提前学读拼音,有的送到幼儿园老师那儿学,有的送到社会培训机构那儿学,还有的干脆在自家自己教。殊不知课程已经改革,要求不一样。一年级老师上课变成炒冷饭,在课中还得纠正错误,就更累了。还有糟糕的是,有的孩子认为学过了滋长骄傲情绪,上课时容易开小差,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很不利。
不提前学,我一样优秀03关于对写字的要求不同
一年级老师考虑孩子刚入学,小手骨骼还很稚嫩,坚持少写精写的原则,每天老师教学写字,学生跟写2~3个,每个字写5个一行,总共不超过15个字,且要求一笔一划按笔顺写。写字要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养成良好写字习惯为主要目标,高标准低要求。而家长求胜心切,要求每天写一张两张,追求量多。认为孩子只要多写字,就是爱学习,心里就会很满意。而对于孩子的正确坐姿,正确握姿要求并不严格。还有的孩子写字为了图快,就爱写倒笔字,得不偿失,真是“拔苗助长”啊!
比一比,谁写得好04关于对游戏的认识不同
一年级老师认为一年级孩子刚从幼儿园的游戏学习模式,过渡到小学课堂为主的学习模式。还不是很适应。所以还需在课间或课中穿插游戏来调节孩子的学习注意力。要求孩子做作业时,要专注,不可以受其他事情的干扰。但是在整天的学习过程当中,还是要有适当的游戏活动,来丰富学习生活。但是一年级家长由于担心孩子的学习跟不上,认为读书了就不能再玩了。所以就开始整天关起来读书,弄得孩子只有边做作业边偷着玩,导致作业速度慢,拖拉现象多。这样家长就经常会批评孩子,弄得孩子对学习反感,失去乐趣。
读书也需要活动05关于对生活技能培养要求的不同
一年级老师认为孩子已经入学,就应该掌握一定的独立生活的技能和行为习惯,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穿衣、系鞋带、系红领巾、自己洗小手帕,适当参加扫地、拖地、洗碗等家务活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爱劳动的美好品格。而家长疼爱孩子,却认为孩子还小,等大了再学,一点不着急。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通知家长让孩子在家配合练习跳绳,要求起码要跳个以上。班上有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的妈妈对我说,他是不舍得让孩子跳这么累的。后来我告诉他。这一个标准根本就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小学生体育健康检测标准。他才不言语了。
我的动手能力强06关于表扬的方式不同
一年级老师,很多时候都利用口头表扬,或者一小朵红花印章来鼓励孩子,多以精神形式鼓励,孩子学会了向榜样先进学习,奋发向上。而家长却经常喜欢用一些物质来刺激孩子。当孩子考到95分以上,讲个什么东西,考到分又讲的什么东西。这样养成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在学习中,不断地跟父母谈条件,一旦未满足的话就哭闹。容易养成任性的品格。
07揭秘原因
那同样是教育一年级孩子,为什么观点老师和家长存在着这么大的差异呢?现代家长在高考竞争的形势下,过于紧张,过于功利,太在乎孩子的成绩了,有的相差一分都不行。以至于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行动中化为压力,使得孩子丢失梦想,丢失童心,丢失快乐。而对于孩子其他品格方面的培养有些就轻了。所以,才会出现有的孩子成绩好,体育成绩很差;有的孩子成绩好,不爱为班级做事;有的孩子成绩好,却是行为偏差生等,都非常可惜。如果在上小学的初期,你能与老师的态度与做法保持一致,那你培养出的孩子一定离品学兼优不远了。
我们向往这快乐和幸福而老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优于家长,平时毕竟有参加教育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教育经验积累,对于孩子的个性了解比较全面,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看待得比较全面。所谓“因材施教”,老师能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采取较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尽量让孩子能够自主参与学习,懂得合作学习,敢于质疑,敢于讨论,善于动脑,守校规校纪,做个全面发展、品格高尚的学生。为了让各位家长能更好地与学校配合教育,所以我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这五点不同之处,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如果你喜欢我的观点,可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