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自我意象和习惯是结合在一起的。其中一方改变了,另一方也会自动地改变。我们的习惯完全就是个性的外衣,它们不是偶然的或偶发的。我们的习惯就像衣服一样合身。
它们同我们的自我意象,同我们整个的个性模式相一致。我们有意识地、谨慎地培养新的好习惯时,自我意象就容易不适应旧的习惯,需要换上新的“款式”。
提到改变习惯性行为或者形成新的行为模式,直至它们成为自动反应时,很多人都畏缩不前了。他们把“习惯”与“癖好”混为一谈。
癖好是指你觉得有强迫性的行为,它会引起严重的萎缩症状。根治癖好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这里讨论的范围。相反,习惯仅仅是我们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而不需要“思考”或“决定”的反应,是由我们的创造性机制来执行的。
我们的表现、感觉和反应足有95%是习惯性的。钢琴家用不着“决定”该触哪一个琴键。舞蹈家用不着“决定”脚往什么地方移。
他们的反应是自动的,不假思索的。同样,我们的态度、情感和信念也容易变成习惯性的。过去我们“学到”:特定的态度、感觉和思维方式是与特定的环境“相适应”的。
现在,只要面临我们所认为是“同样的环境”,我们往往按照同样的方式来思考、感觉和行动。我们应该理解的是,这些习惯与癖好不同,
只要费费心思作个决定,再练习或“形成”新的反应或行为,习惯就能修正、改变,甚至完全扭转。
钢琴家要加以选择的话,可以有意识地决定按另一个琴键,舞蹈家可以有意识地“决定”学会一个新的舞步一一而且没有什么苦恼。
完全学会新的行为模式需要的是不停的注意和不停的练习。你穿鞋时,习惯上不是先穿右脚就是先穿左脚。
你系鞋带时,习惯上不是把右手的鞋带从左手的鞋背后绕过来,就是反着绕。明天早晨,你想好要先穿哪只鞋、怎样系鞋带,然后,你有意识地下决心在21天里形成一个新的习惯、先穿另一只鞋、相反的方向系鞋带。
每天早晨以特定的方式穿鞋系带,用这种简单的举动提醒自己;在这一整天里都要改变其他的习惯性思考、感觉与行为。
在系鞋带时对自己说,“今天我以一种新的、更好的方式开始。”然后,整天内都有意识地下这样的决心
1.我要尽量精神愉快。
2.我对别人的感觉和行为要友善一些。
3.我对别人及其错误、失败和过失要少苛求,多容忍。要尽可能从最好的角度来解释他们的行动。
4.我要尽可能地表现得对成功有把握,觉得自己就是我所希望的个性。我要练习在“行动”和“感觉”上都像是这个新的个性。
5.我不让自己的观念给事实蒙上一层悲观或消极的色彩。
6.我要练习每天至少微笑3次。
7.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的反应要尽可能地冷静和有理智。
8.对于无力改变的那些悲观的和否的“事实”,我将完全不予理睬,拒之于头脑之外。
简单吗?当然简单。但是上述行为、感觉和思维方式的任何一种都会对你的自我意象产生建设性的有利影响。坚持练习21天,“体验”这些步骤,看看忧虑、负罪感或者敌意是否会消失,看一看信心是否会增强。
成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许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你也承认是别人和环境,而是你自己的所作所为使你不能获得成功。
你将不再安于生活的现状,也不再指望一些奇迹的产生。你已明确,正是你自己必须去干些什么,以便抓住获得成功的机遇。
首先,你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而这种改变也是一种挑战,你必须放弃习惯了的一些东西,而去经受一些你所陌生的东西。
汤姆纳斯克博士和兰迪里德博士指出:“人们经受的许多心灵和精神上的痛苦,就如同把自己的手放在火中烤的感受一样。
火烤得你极为痛苦,使你只想把手拿开。但令人奇怪的是,人们常常把手伸进情绪的火焰上烧烤却不能把手抽回来。如果你感到疼这意味着你还应做些什么。
你的疼痛可能是你的最强有力的工具。改变是艰难的。当我们被要求除去那些我们所熟悉的思想和感情时,我们都会本能地加以抗拒,尽管我们也承认自己身上那些习惯是有害的。
改变不可能很快实现,它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我们试图在一夜之间变得成功,我们将只会再一次面临失败。
改造我们自己(以及那些妨碍我们成功的事物)是我们值得庆贺的第一个成功。你记得春日里的大扫除吗?你母亲和祖母面临着清扫一个又大又旧房子的艰巨任务。
这些太太们很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她们不是无计划地随意地扯下窗帘,或者倾倒杂物以及移动地板上的桌子,而是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打扫。
她们煞费苦心地仔细查了所有家产,扔掉那些磨损坏了不能再要的东西,移动家具,擦浄脚踏板,给地板打蜡,清洗窗帘,清扫每一个小角落,直到整个房子窗明几净,好迎接新的春天。
你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做法。打开你精神上的小杂屋,扔掉那些妨碍你获得成功的因素,直到你心灵上的污垢得以全部清除,做好了迎接成功的准备。让我们不要再等待,从现在就开始着手“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