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5岁男子突发肠癌离世,曾有肛周瘙痒,这 [复制链接]

1#

一位35岁的男性患者,因便血、腹痛入院,最后查出结肠恶性肿瘤晚期,已经出现广泛转移,手术也无济于事,最后英年早逝,着实令人惋惜。

患者曾有过一些其他症状,包括肛门周围瘙痒,这是不是肠恶性肿瘤的信号呢?

龙医生今天的科普,就来谈谈大肠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和预防的问题。

什么是肠恶性肿瘤?

人们所说的肠癌,大多是指大肠恶性肿瘤。

大肠恶性肿瘤,包括结肠和直肠恶性肿瘤,合在一起称为结直肠癌。其中,结肠恶性肿瘤包括来自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恶性肿瘤;直肠恶性肿瘤包括来自直肠和肛管的恶性肿瘤。

但实际上,医生在临床上还有一个比较习惯的说法,是把大肠癌分为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指来自远端1/3的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另外2/3则属于右半结肠恶性肿瘤。

在大肠的各个部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是不一样的,发病率最高的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接下来是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和横结肠。

大肠恶性肿瘤的发病因素

人们常说,“四十不惑”,而大肠癌正是从四十岁开始发病率逐渐攀升的,可能这个恶性肿瘤对人的危害有多大;大肠恶性肿瘤到60岁~75岁的时候达到高峰。我们中国人大肠癌发病的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人不断暴露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之下,大肠恶性肿瘤发病的平均年龄也有逐渐下移的趋势。标题中所说的35岁男子突发肠恶性肿瘤的现象,已不再罕见。

各种各样影响大肠恶性肿瘤的因素,包括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等等。做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右半结肠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增加,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大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会增加。

早期诊断很重要

大肠恶性肿瘤防治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手术、早治疗。

治疗目标是达到治愈意向的无瘤状态,其核心的治疗原则是:全身治疗有效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局部治疗。在放疗、手术、射频消融等局部治疗的同时,兼顾预防癌症的远处转移。

早期诊断主要是依赖于盆腔磁共振平扫加增强,CT和超声检查属于次选的诊断检查方案。肿瘤标志物CEA和CA有一定的价值,但阴性不代表没有问题。

早期识别症状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多数早期大肠癌的患者没有症状,多半是因为肿瘤筛查而被发现的。有些患者甚至因肠梗阻、腹膜炎和急性胃肠道出血而从急诊入院。

大肠恶性肿瘤的症状

典型大肠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便血或黑便,腹痛、原因无法解释的缺铁性贫血或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等等。

少部分患者有感觉到腹部膨隆,腹胀的感觉,或者有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往往提示可能有肠道梗阻。但患者往往在服用泻药之后,症状有所缓解,掩盖了病情。

直肠恶性肿瘤的患者可有明显在里急后重、直肠疼痛和大便变细。

里急后重这个医学术语听起来很多人云里雾里,其实包括一系列症状。比如:要去排便的时候,感觉非常急;去排便时,经常有排不干净的那种感觉;便意比较频繁,肛门可能坠胀感……

说到这里,有的人注意到了肛周瘙痒,心里有疑问:这是肠恶性肿瘤的症状吗?

肛周瘙痒及其原因

肛门或肛周皮肤瘙痒,是一种常见的难以启齿的症状,通常主要的原因是一些良性的疾病。从现有的临床数据可以了解到,绝大多数大肠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是不包括肛周瘙痒的。

75%的肛门瘙痒,继发于炎症、感染性疾病和一些全身性疾病。这其中,也有少部分疾病,可能跟肿瘤和肛门直肠的疾病有关。在这些肛门直肠疾病的过程当中,有些患者可能有肛周粪便污染以及肛周皮肤的各种伤口,导致伤口被粪便刺激而引发瘙痒。

在直肠恶性肿瘤的时候,如果同时伴有内痔、脱垂、脓肿、肛裂和肛瘘等问题,也会发生肛周瘙痒,可以做肛门镜检查来评估肛管和远端直肠。

如何预防大肠恶性肿瘤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普通人预防结直肠恶性肿瘤的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尚没有药物可以起到直接的预防作用。

1.规律的饮食多吃纤维素高的食物,纤维素可以通过食入全麦食品,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来获得的。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习惯,而非一两顿多吃就可以解决的。

2.远离加工肉类避免过多摄入腌制、烧烤、熏制等加工肉类,和其他菜,多吃新鲜鱼类有益健康。

3.不吸烟,不喝酒,减重,多活动。4.保持良好的、规律的大便习惯,注意呵护肛周皮肤的卫生。5.利用一些保护因素具有保护性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这些药物可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

小结

35岁男子突发肠恶性肿瘤离世,令人唏嘘,发病的年龄越早,跟遗传因素的相关性就会越大。所以,倘若有遗传相关的因素,更应该尽早做结肠镜和肿瘤标志物的筛查。

其他具有预防预防肠恶性肿瘤的因素,包括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体力活动,各种各样的维生素和钙剂,阿司匹林等药物,多吃蔬菜、水果和鱼类,都有长期的好处。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如有问题,评论区可留言。

我是一位热爱科普的临床医生,看病、咨询,答疑、解惑,科普医学知识,在匆忙的临床工作中,体会温暖文字的力量!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用,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想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