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忘录》是本有点小可爱的书。
现在不是流行极简主义、冷淡风么?《被忘录》该是文学类目下的“极简”“极淡”。极简者,用作者忘川山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写些“小话”——他自己或许都不认为自己写的是“诗”,不过是最简的“话”而已;极淡者,“小画”水墨风,飘逸几笔,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厚重的型,淡到你可能都不会注意到一些“小画”的存在。
照理说,一个人只有上了些年纪,才能在平常日子中体会“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的禅意,然而,忘川山人很年轻;那么,是不是作者就是那种不事生产毫无凡尘俗事的“文雅”之士呢?眼下这城市的生活节奏,不求淡然,能做到不骄不躁、心静如水都难,如何还能在繁冗中大隐隐于市,看云卷云舒呢?
那可能是我们对这本极简极淡的小书有误解,它尽管禅意十足,但是没有失却烟火气,这就是它“小可爱”的原因啊。
“小话”说
他说:
婚姻不幸福的人
又来劝我
早点成家了。
这当然不是诗,诗么,总得有点书卷气,总得有点文艺范,“小话”倒是随意了。用诗的形式,很“诗意”地怼大波春节返乡遇到的烦人亲戚——有点戏谑,还有点“小坏”,但是却绝对没有脱离生活,我们,不就生活在这些细碎俗事中吗?
他说:
低血糖
蹲下系鞋带
起身得到了
一片星空。
真是又戏谑又美,蹲下起来就头晕,起猛了、低血糖,也可以享受“一片星空”,可见,只要有一双发现生活美的眼睛,低血糖也可以很“美”。
可见,目见生活的禅意,也不需要高山止水,就在樊笼里,也可以小诗小话,画中有诗,诗中有话,只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一双充满笑意的眼睛。
他说:
群体是虚幻的
请去爱
一个具体的人
那些强调人间大爱的人,大可省省了。如果你不刷自己家的马桶,遍读柏拉图也依然成为不了哲学家。爱生活中具体的人,看见他人,看见自己,总比天天唱高调说自己爱世界、爱人类要强许多,所以啊,忘川山人这个年轻人,并非不入世,他入世很深,他享受尘世的一切,他有一双清亮锐利的眼睛。
所以,他说:
年轻的人
别去寺庙
你的居所
便是你的寺庙
所谓的“大隐隐于市”,无外乎如此。满世界地去寻找钻石,原来钻石就在自家后院;想知道远方有多远,原地坐下一本诗集就可以到达的地方。想要隐居,想要参悟,去什么寺庙,要什么自行车啊,居所,就是寺庙。私以为,这正是作者的心声,我们以为的雅致就是听雪赏梅,煮茶听风,要有禅师,才能有禅意,但是实际上,到处都可参禅,自己也可是自己的上师,年轻,未必就不能“淡如水”,只要有一颗能随时安下来的心,心安处,就是参禅地。
悟到什么?他说:
别羞怯
因这余生
皆是启蒙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知”自己是件多么难的事儿啊,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做不到,能够垂下头颅来谦恭、谦虚,才真正能够读懂自己,余生皆是启蒙,未知太多,这一生才是值得去探索的一生啊。
最喜欢:
尽量冷漠
把焐暖的热情
花在重要的人身上
懂得的人就是懂,把爱留给最爱的人,把爱也要留给爱自己的人。人的一生,其实爱很稀缺,虽然有人一直说“爱”,但未必真得懂得,它不是无止境的,不是予取予求的。
他说,关于“善恶”,不如“转念”,也能一笑泯恩仇:
我凝视深渊
深渊给了我一颗
崖边的青柏
尼采说,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本意是,人性复杂,善恶交织,与恶龙缠斗,最终成为恶龙。忘川山人的戏仿,却是另一种人生哲理。既然人性复杂,那么善恶之间,来点幽默感也不是不可能,也许,凝神深渊也不是什么苦大仇深的事儿,只为了那崖边的青柏,就,笑了。
宽容,也许就是一种灵魂“出窍”:
共情
是把自己的一部分
交给了他人
整部“小话”“小画”。皆如此。
他给读者一部分,读者回馈一部分,就像,他看深渊,深渊给了他青柏,人生的事儿,谁说得准呢。
您说呢?
祝大家柿柿如意吧。